“昙石山——福建海洋文化从这里开始”讲座纪要

来源:bat365中文官方网站发布时间:2023-03-29浏览次数:210

  2023年3月28日晚,bat365中文官方网站文博系列讲座第一讲在教学楼2A109开讲,福建省昙石山遗址博物馆馆长董平研究员作主题为“昙石山—福建海洋文化从这里开始”的学术讲座。讲座由bat365中文官方网站翁伟志副院长主持,来自历史学、文物与博物馆学以及汉语言文学等专业的一百多位同学参加了讲座。

  董平馆长介绍,从1954年起,华东文物工作队、福建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福建省博物馆(福建博物院)、厦门大学、福建省昙石山遗址博物馆等单位,对该遗址持续进行发掘,至2009年共进行10次正式科学的考古发掘,发掘面积达2000余平方米,发现了壕沟、灰坑、祭祀坑、陶窑、灶、柱洞等大批生产和生活遗迹,还发现了200多座墓葬,出土了包括石器、骨器、角器、牙器、贝器、陶器、玉器和原始瓷器在内的种类丰富,数量可观的文化遗物。

  董平馆长从昙石山的标尺作用、昙石山是中华文明多元起源的强有力证明、福建海洋文化从昙石山开始等三个方面分别阐述了昙石山遗址的重要性。

  首先,董平馆长从昙石山遗址的地层关系阐述了昙石山遗址从新石器到青铜时代的考古学文化发展序列。董平馆长强调,从福建考古史意义上说,昙石山遗址发掘开启了新中国福建考古的第一篇章。昙石山遗址是福建史前遗址中发掘面积最大、成果最丰硕的遗址。昙石山遗址是福建考古界极具纪念意义的一个遗址,福建的几代考古工作者在此锻炼和成长,并逐渐成为福建考古界的栋梁之材。2021年,昙石山遗址被选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是福建省内唯一入选的项目,充分说明昙石山遗址的重要性。

  其次,是关于昙石山是中华文明多元起源学说强力证明的阐述。在展开阐述开始,董平馆长为同学们介绍了"满天星斗"、"相互作用圈"和"重瓣花朵"等文明起源理论学说。

  董平馆长在“满天星斗”学说的框架下,结合昙石山的文化特征,认为昙石山先民的聚落规模不大,生活生产方式以采集渔猎为主。随后,他用昙石山出土贝铲、骨针、塔式壶、圜底釜等大量的文物实物证据,说明5000年前先民在昙石山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土著文化,也说明昙石山是中华文明多元格局中重要的一环。

  最后,董平馆长从海洋地理面貌、陶器纹饰、生活器具等方面,重点阐述了昙石山与福建海洋文化起源的密切关系。昙石山遗址发现的距今5000到4300年的贝壳堆积、在凹石和陶器上发现的当时古人适应海洋性生活的证据、适应海洋性生活的圜底釜器型等,为昙石山遗址属于海洋性文化的论断提供佐证,证明福建海洋文化从距今5000年前的昙石山开始。昙石山是福建省内发掘面积最大、意义最深远、学术研究最深入的海洋性特征文化遗址。昙石山遗址与南岛语族起源有紧密的联系,距今6000年前,南岛语族从中国东南沿海出发,开启了对南太平洋岛屿扩散的征途。

  董平馆长讲座结束后,还与同学们进行了互动,交流了昙石山墓葬的文物保护情况,并分享自己走向文博行业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