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院文博系列讲座第三讲——“闽北古文化与闽越文明”讲座纪要

来源:bat365中文官方网站发布时间:2023-06-25浏览次数:172

2023年4月24日晚,bat365中文官方网站文博系列讲座第三讲在教学楼3B201开讲,福建博物院副院长、福建闽越王城博物馆馆长楼建龙研究员作主题为“闽北古文化与闽越文明”的学术讲座。讲座由bat365中文官方网站薛菁院长主持。来自bat365中文官方网站历史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等专业近100余位同学参加了此次讲座。

讲座开始,楼建龙馆长首先以“百万年人类史”“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提高文化自信”等角度引入主题,阐述了我国考古工作的成就以及考古与历史的关系。考古工作不仅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还丰富了历史内涵,活化了历史场景。楼馆长分古闽族群、闽越文化的闽北溯源、闽越立国及后闽越时代等四个方面为同学们讲述了闽北古文化和闽越文明的形成发展过程及重要性。

首先,楼馆长简要介绍了福建闽北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区县划分,概括了闽北古代历史文化的发展过程。从福建考古方面,楼馆长认为在部分考古学文化发展阶段的划线还存在争议,需要更多的文献与考古资料来补正,同时这也是学科建设的一个目标。楼建龙馆长利用地图为同学们详细分析了古闽族群的活动范围,总结指出历史边界的形成与地理环境有密不可分的结果。楼馆长还以奇和洞遗址、牛鼻山遗址为例,指出闽北开始由旧石器时代进入新石器时代,福建地区开始出现农业、磨制石器等,闽文化与越文化交界的区域开始出现向文明迈进的曙光。

随后楼馆长强调,在距今3600年左右,福建跨入青铜时代,文明社会线索初步显现。考古成果揭示“七闽”部族文化呈现普遍繁荣、文化多样又融合的特点。而福建出土的青铜主要集中在闽北地区,楼馆长通过图表数据详细分析了南平地区秦汉时期的遗址数量的对比,阐述了河谷大小与遗址分布位置和规模之间的关系,也说明闽北古文化的发展脉络较其他地区清晰。

紧接着楼馆长从文明与文化的区别和联系的角度,为同学们重点阐述了历史上闽越民族立国和闽越文明概念形成的过程。楼馆长认为,在文化和文明的发展过程中,闽越本身就是闽文化和越文化相互融合之后形成的更高阶段的文明,是福建地方区域性文明形成的一个高峰。其后,楼馆长还详细介绍了作为闽越国王城的城村汉城遗址的发掘情况,以及城郭、壕沟等遗迹及出土的文物,并从考古的角度阐述了城内设施体系格局建造的方式与作用。

最后,楼建龙馆长阐述了后闽越时代闽北地区作为入闽的交通通道的重要性,强调闽北在中原与福建交通调度关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讲座尾声,楼建龙馆长与同学们进行了交流互动,解答了同学们提出的相关问题。